由于先天性即后天性因素的综合作用,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出现畸形牙的情况也比较多。据相关的调查显示每4位小朋友中就有3位出现牙颌发育不正常的情况。而儿童异常的肌功能习惯比如用口呼吸反向吞咽以及吐舌头和吮手指,这些是牙列发育异常的罪魁祸首,这个时候家长们其实就及时干预。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起用于孩子早期正畸的MRC矫正术。正畸牙槽骨矫正术的术后护理?
因此口腔内有很多正常的及致病的细菌存在。当牙齿戴上矫正器之后,会妨碍洗牙,如果牙齿刷得不好,牙齿间残留有食物,则细菌大量繁殖会造成龋齿或牙周组织炎症,破坏整个疗程,因此,护理牙齿理想的方法当然是能够每餐饭后都洗牙。若餐后洗牙不方便,可用水或茶水漱口。
儿童矫正牙齿时,除了上述要注意的事项外,正畸牙槽骨后要减少吃零食和糖果的数量,尤其是香口胶,因为香口胶黏着于矫正器上,则难以去。在青少年矫治牙齿过程中,父母要特别注意督促小孩遵守医生的嘱咐,如定期到医院检查、更换钢丝、戴橡皮圈等。否则,矫正的过程延长,同时也不能达到理想的矫正效果。
1944年确立矫治中使用拔牙的理论。受拔牙矫治理论的影响,拔牙率较以前有了大幅度上升。本世纪60年代初,通过对石器时代澳洲土著人群牙齿的研究,得出现代人牙齿的拥状是由于缺乏生理性磨耗的结论。矫治牙列拥扭采用保留完整牙列的概念是错误的。正畸牙槽骨矫治亦急剧上升到正畸牙槽骨史的顶峰。
近年来,直接粘结托槽于牙面替代了多带环装置,使牙弓重新获得了被带环所占据的有效空间,为不拔牙矫治创造了有利条件。70年代初功能性矫治器广泛应用于正畸牙槽骨,人们从中体会到生长发育期病人的治疗潜能,早期治疗使许多原来必须拔牙的病人通过非拔牙矫治达到了目的。同时,钛镍记忆合金丝的发明缩短了排齐和扩弓的时间,使不拔牙矫治的疗程短于拔牙矫治的患者。这些正畸技术的改进,使非拔牙矫治的病例又逐渐增多。牙颌畸形的非拔牙矫治有其一定的适应证,对于牙颌畸形要做科学的诊断分析;制订矫治方案,决定拔牙与非拔牙。对于拥挤度在3mm以下的错合以及拔牙后不利于患者侧面外形突度的病例可以采用非拔牙矫治。有时某些为拔牙矫治适应证的病例采用非拔牙矫治,往往导致拥挤复发,矫治后牙齿及颔骨前突,只有掌握好非正畸牙槽骨的适应证,才能成功地矫正错合畸形。
正畸前要和你的正畸医生充分沟通你的要求,你的要求就是你希望达到什么效果。
2、自锁托槽
正畸牙槽骨中,矫正弓丝通过结扎丝与每个托槽结扎而发挥矫正作用,而结扎丝的结扎固定与复诊时的拆除是较费时的操作,自20世纪80年代起出现了不需结扎的托槽,称为自锁托槽,正畸临床目前已较普遍应用,近年来自锁托槽的研制得到了发展,国外的口腔正畸材料公司纷纷设计推出具有各种特点的自锁托槽,有扣盖式、钛合金压簧式、推拉盖板式等,一些自锁托槽应用的技术培训班也在各地不断举办,自锁托槽的临床应用,不仅节省了门诊椅旁治疗的时间,应该强调的另一特点是,自锁托槽改变了以往结扎丝结扎固定矫正弓丝的传统做法,应用自锁托槽无需结扎,弓丝在托槽中的自由度增加,减少了弓丝与托槽的摩擦力,有利于矫治牙的移动,因此可缩短疗程,同时可以使用轻力矫正,有利于保护牙周组织健康,矫治效果更稳定且不易复发,虽然在理论上正畸医师有上述共识,但这些优点尚待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证实,我们应该认真地关心这一技术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中诸方面的问题,这有可能给临床正畸牙槽骨带来重大进步。
3、舌侧矫正技术的改进
舌侧矫正技术出现于1982年,由于其技术难度较大,最初临床适应证受到较大局限,如牙列严重拥挤、闭锁性深覆等均不能使用。同时,由于托槽粘着于牙齿舌面,对于舌体有一定刺激,部分患者不能适应的。由于以上原因,舌侧矫正技术自推出以后至上世纪90年代的十余年中,发展并不迅速。但近年来该项技术在舌侧托槽结构、弓丝弯制与计算机结合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进,使操作难度明显简化,从而其临床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如舌侧托槽改形,弓丝由上方插入,而不是中部嵌入结扎,研制出舌侧直丝弓矫正托槽和自锁托槽,托槽外形改为圆型减少了对舌的刺激。每颗前牙的托槽上伸出一小平板,前牙连成一小平面板,使得覆深的错病例亦可应用这项技术。此外,最大的技术改进是在舌侧托槽定位及弓丝弯制方面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使整个治疗过程更精确、更简化。目前,在日本正畸医师使用舌侧矫正技术已较为普遍,特别是开业医师。在,使用者也较以前有所增加。这一情况在中国的口腔正畸临床上也反映出来。一些中国正畸医师开始应用舌侧矫正技术,同时也有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报道发表。尽管如此,舌侧矫正技术仍属于难度较大,不易掌握的矫正技术,并非每名正畸医师都能够开展。但是在患者群中有一些成年人,如演艺人员等有特殊需求,兼之舌侧矫治的收费大约为一般正畸牙槽骨收费的3~4倍。因而要求掌握这项技术的医师不少,这也将对我国临床矫治的发展产生影响。
4、无托槽矫正技术
无托槽矫正技术(invisalign)出现于1998年。其矫正机理和方法与目前的固定矫正器完全不同。采用这项技术不需要戴用托槽,而是由上下全牙列透明工程塑料牙套来完成。矫正器做是通过计算机三维成像,对错畸形模型进行模拟矫正,在模拟牙齿移动过程中做20~30副上下全牙列牙套矫正器,利用矫正牙套的弹性,每2~3周更换一副,逐渐矫正错位的牙齿。(编辑3002)